沃草記者蕭長展/綜合報導
經過今年初大選,立院政黨席次出現重大變化,隨著新國會正式開議,改革能否實現仍待觀察。圖為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張麗善今(1)日質詢時要求行政院長張善政、立法院長蘇嘉全一起向孫中山遺像行三鞠躬禮。(攝影/蕭長展)
立院新國會第一戰的總質詢,從上月19日開始到今(1)日已開了四次會議,時代力量主席黃國昌、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蔡培慧等「新人」亮眼的質詢表現,成為媒體聚焦新國會的指標。國會看似一片新氣象,但隨著登板質詢的新任、連任立委越來越多,卻不難發現過去民眾詬病的政治文化及問政方式仍在重演。新國會各委員會預計最快本週四就開始運作,經過院會四回合總質詢暖身,不禁讓人想問,新國會真的新嗎?
新國會 黨意還是比民意重要?
回顧上屆立院,最為民眾詬病、甚至導致國民黨在大選中兵敗如山倒的原因之一,即所謂的「黨意立委」。雖然,多位事事以黨為優先的國民黨立委在大選中敗陣下來,但仍有人挺過大選風浪順利連任,在立院中繼續秉持這種問政方式。
以國民黨黨團副書記長王育敏為例,不論是在去年內政委員會審《公投法》國民黨立委集體退席時「」,以冗長重複發言延遲會議時間;或總統大選期間,與前立委蔡正元、邱毅頻繁召開記者會攻擊綠營,都可以看到王育敏為黨衝鋒陷陣的身影。
這回,王育敏於總質詢中,先是炮打民進黨近日提出的「廢除國父遺像」一事,接著指出,有立委問到如何在國際上爭取空間,但似乎「連國家認同都出了問題」,而排在她前一位質詢的,正是當天在國會表示自己支持臺獨的時代力量新科立委林昶佐,暗諷意味濃厚。經過一次變動劇烈的大選,「以黨為尊」的問政方式似乎沒有改變。
國民黨籍不分區立委暨黨團副書記長王育敏。(攝影/蕭長展)
「秀」過了頭,問政變表演?
還有,民眾最為厭惡的政治現象之一,就是「作秀文化」,雖然近年來有較為收斂的趨勢,但在新屆期的立院,仍不免有秀過頭的立委。
睽違立院十年的國民黨籍不分區立委張麗善今日首次重返質詢台,還沒開始問政,就先要求行政院長張善政、立法院長蘇嘉全,以及全體官員起立,雖然遭到蘇嘉全以「正在總質詢不適合」婉拒,仍堅持完成鞠躬儀式。張麗善此舉不僅讓在座官員傻眼,也引發國會無雙聊天室網友激憤,紛紛怒嗆「白眼已經不知道能翻去哪」,選出這樣的立委根本就是浪費公帑。
總是丟出安全球,監督去了哪?
除了以黨意為優先,質詢時傾向行政官僚而非選民立場的立委,也是飽受批評的「國會亂象」。
前金管會主委、新任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曾銘宗,轉換身分後於總質詢中首次「登板」。由於曾銘宗與行政院長張善政過去同為行政官員,面對原來的長官,曾銘宗於質詢時不斷提出「期許」並玩起諧音梗,希望行政院能於接下來仍有近百天的施政中,做到百件「善政」。不過,曾銘宗過於友善的態度讓當天塞爆IVOD收看立院質詢的網友相當不滿,更被拿來和前一位質詢的時代力量黃國昌相比,直呼「差太多」。
「走錯棚了?」立委身份議員風格
因目前立委選舉方式,多數委員仍是由各選區選出的區域立委,需要兼顧立法又要顧及服務選民的狀況下,部分立委過於關注自己的選區,於是產生立委「議員化」的現象。
以這次大選中,在新北市中和選區擊敗國民黨前立委張慶忠的民進黨新科立委江永昌來說,或許是剛從市議會戰場轉戰國會,在首次登台質詢時,仍難擺脫濃厚的議員問政色彩。江永昌於質詢時先是詢問張善政是否認識自己,接著就強調除了全國性事務,「人民的小事也很重要」,之後整段質詢就全針對中和地區的交通問題,因而引發網友批評,質疑是否還搞不清楚自己已經身為立委,而非議員。
民進黨籍新科立委,來自新北市中和選區的江永昌。(攝影/蕭長展)
國會綠過半,能否革新待觀察
基於對過去國會及政治文化的不滿,今年初大選民眾用選票讓國民黨崩盤、民進黨過半,無疑也是在表達對於國會改革的強烈渴望。在目前民進黨拿下68席大幅過半的政治局面下,能否達成選民對國會更加民主、公開、專業的期望,而不重蹈國民黨黨意、護航立委導致失去民心的覆轍,國民黨是否記取教訓,痛定思痛徹底改革,時代力量、親民黨兩個席次較少的政黨是否能交出亮眼成績單,隨著各委員會即將開始運作,將接受人民更加全面的監督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