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貨減產契約不明土鳳梨契作農民血淚告白

作者
發佈時間2014/8/13 03:29:00
最後更新2019/12/25 01:36:24

沃草在七月31日的國發會自經區網路溝通會向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提問,是否瞭解鳳梨契作農戶被大量退貨?陳保基表示不知情,隨後引發社會大眾關切鳳梨契作議題。為了釐清土鳳梨契作的真相,是否真如想像中美好?沃草團隊採訪了契作農友、在地居民、農會、微熱山丘,並預計在八月15日採訪陳保基,以系列報導的模式,把契作的真相、問題公諸於世,希望匯集各方的集體智慧,找到公平、互惠、有保障的農產品產銷之道。

在過去兩個星期,沃草團隊實地走訪南台灣酷暑下的土鳳梨農園,第一手訪問多位鳳梨契作農友和當地居民,並接獲來自彰化、高雄、屏東與台東等地的農友投書,許多契作農民都曾獲得農業相關獎項,並非技術能力不足的生手。農友普遍反映,除了契約不明、退貨標準全以目測為準,許多法律弱勢的農民手上甚至沒有持有生產契約,以致所有的風險幾乎都由基層農民一己承擔。

沃草團隊在採訪時直擊某農戶遭到大量退貨、只能棄置田野當堆肥的土鳳梨。今年五月,由於微熱山丘臨時要求該農友減產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農友為了避免損失擴大,連夜叫來怪手,推平辛苦栽植的土鳳梨田。

由於農村生活圈、人際圈十分緊密,若沃草在調查報導中透露姓氏、種植面積、契作箱數,官方、農會、廠商都能迅速循線找到當事人。過去曾有遭退貨的農友向外地人訴苦,外地人將消息放上網路,不會使用網路、3C產品的農友卻被廠商威脅提告。為保護當事人,本調查報導中一律以A、B、C等代號稱呼受訪者。

農民:契作土鳳梨是賣人情、求保險

微熱山丘八月4日聲明稿宣稱,去(2013)年鳳梨契作面積為300公頃,目前鳳梨契作面積則達400公頃,主要契約對象是農會、合作社與大型農戶,旗下有接近450位契約農戶。明後年預估的鳳梨使用量都已談好,並會以契約保證雙方的權利義務。然而,南台灣的農友A先生表示,「哪有什麼同意書?只有〈種植面積調查表〉而已,這不算契約書。」A先生說,契作農民只填了〈種植面積調查表〉,上面只寫明耕作面積幾公頃、預估生產多少顆土鳳梨,「哪有什麼契約書!我連那個調查表(指〈種植面積調查表〉文本)都沒有。」

A先生口中的〈種植面積調查表〉,依照與農會、合作社提供的民國104年《鳳梨作物契作生產及運銷契約書》第七條規定,必須交由農會、合作社保留備查。沃草追問A先生,為什麼願意在沒簽契約的情況下,栽種俗稱「土鳳梨」的開英二、三號品種鳳梨?

「因為大家(指農友、農會)都很熟,他們(農會)開會時問我們(農友們),我就捧他們的場啊。」A先生指出,鮮果市場偏好的是台農17號金鑽鳳梨,而且金鑽鳳梨價格較穩定。根據農產品行情交易站顯示,今年七月,全台灣金鑽鳳梨平均盤價每公斤新台幣20.3元,但土鳳梨卻連產品代碼都沒有。

農民若不把土鳳梨賣給加工廠,就必須要自產自銷,或是送到台北第一果菜市場販售。由於市場規模受限,加上照顧金鑽鳳梨、土鳳梨的成本都差不多,即使微熱山丘以每台斤新台幣11元收購,收益仍比不上種金鑽鳳梨。

沃草好奇兩相權衡下,A先生為何還願意幫微熱種土鳳梨?A先生說,「就當作人情,然後買一張保單啊!」豈知,這張保單會遇上微熱山丘以過熟為由的大退貨,加上微熱山丘方面要求明(2015)年全面減產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A先生損失近百萬,原本用來避險的契作,竟成為最大的地雷。

種植、運輸、退貨的成本與風險,全由農民埋單

另一位是從一開始就婉拒加入契作的農友B先生。曾經去過農會、合作社聽過微熱山丘契作說明會的B先生表示,「聽過(說明會)之後,我就講明白了:我不參加。」B先生直言,外界以為微熱山丘以每台斤新台幣11元收購土鳳梨,但事實上,農民必須支付給托運公司每台斤新台幣1元的運費,還有支付農會、合作社每台斤新台幣0.5元的手續費,形同農民只能拿到每台斤新台幣9.5元的收購價。

除了要扣運費、手續費,若計入採收人力工資、施肥、整地等費用,農民的淨利比想像中更薄,「那錢看得到、吃不到啦!」B先生表示,由於契作條約「都是廠商在講」,風險全部轉嫁給農民,例如農民遭廠商以「過熟」為由退貨,託運公司將土鳳梨載回來,依舊要向農民收每台斤新台幣1元運費,加上廠商要求將土鳳梨的冠、尾都去除,農民在採收的當下就會將土鳳梨去頭去尾,這些土鳳梨不可能再販售給消費者。一旦遭到退貨,農民不是忍痛拋棄,就是以每台斤新台幣5到6元的破盤價,再轉賣給其他加工廠。

今年由於氣候異常炎熱,台灣各地的土鳳梨都被提早催熟,所有契作農友都在搶收。農友說,過去幾年,微熱山丘都會請託運公司送來採收籃,但今年卻接濟不上。A先生舉例,假如去年同期送來100個採收籃,今年不只延後,送來的採收籃也只有30到40個,農民只能看著田野間逐漸催熟的土鳳梨乾著急。好不容易等到託運公司送了採收籃,司機看了一眼A先生一家人辛苦搶收的土鳳梨,便告知「你們這種青黃度,今年會被微熱退喔!」A先生聞言,只好放棄好幾面山坡尚未收成的土鳳梨,總計超過原定供貨量的二分之一,「因為收下來,也是沒拆工(台語:做白工)啊!」但即使經過A先生自我審查把關,微熱山丘今年還是以過熟為由,退回A先生出貨量的十分之一,形同微熱山丘只收了原本與A先生契作數量的45%。其餘被拒收的鳳梨,A先生只有任其化作田野間的堆肥。

A先生指出,農友們的土鳳梨都是先送到農會、合作社,由託運公司統一載走,「都載過去(微熱山丘的加工廠),這裡沒人看啊!」當微熱山丘退貨,託運司機就打電話來問A先生,「你要我送回去,還是幫你拿去賣?」A先生自嘲,「一萬斤土鳳梨要花兩萬元的(來回各一趟)運費,我起笑(瘋)了嗎?」只能請託運司機低價賣給其他不知名的加工廠,但A先生也納悶,「如果都是壞的,其他加工廠怎麼會收?」

在八月6日,沃草團隊採訪微熱山丘,當面詢問微熱山丘鳳梨酥創辦人、寶田企業董事長許銘仁,「微熱山丘究竟是如何判斷鳳梨過熟?」許銘仁表示,土鳳梨一年分兩季,冬果是3目紅、1目綠,春夏果是1目紅、3目綠(目是指鳳梨外觀上的格子,一格為一目)。沃草進一步追問,微熱山丘以怎樣的方式篩檢?「還是要仰賴整體目測?」許銘仁說,過熟的土鳳梨會發酵,影響加工做成餡料的品質,加工廠接收大量土鳳梨,「一箱一箱都看不完了,根本不可能一顆一顆看。(加工廠)退回去請農友重新揀選,能送的再送過來。」

「農民都必須付運費,重新送過成本只會越來越高,加上夏季鳳梨很快就會被催熟,多一趟運送時間,微熱能接受的鳳梨勢必越來越少。」沃草對微熱山丘提出以上疑問,隨後也以書面方式詢問,「這些被退回的鳳梨,農民重新揀選、再送回微熱山丘的斤數和比率有多少?微熱山丘接受的斤數又是多少?」但這些問題,至今都還沒有得到微熱山丘的答覆。

法律弱勢,農民被威脅「不准毀謗公司」

被大量退貨的不只A先生,沃草團隊在鄉間的檳榔攤、小吃店買飲料、吃午餐時,偶然經過的當地居民C先生與沃草記者閒聊時指點,「你們應該去問D先生,他之前被退貨上萬斤,微熱山丘還要告他毀謗呢!」

沃草記者詢問C先生,為什麼微熱山丘要對D先生提告呢?「這件事這裡(指整村居民)沒人不知道啦!」C先生表示,今年D先生一樣遇到土鳳梨提前催熟、採收籃接濟不上的問題,後來也遭到微熱山丘以「過熟」為由大量退貨,D先生損失慘重,忍不住對外地人訴苦,外地人同情契作農友的遭遇,將消息公開上網,想不到農會、合作社與微熱山丘在今年六月中旬一起找上D先生。農會、合作社因為與農民熟稔,祭出「我們被爆料害慘了啦!」的人情攻勢,而微熱山丘的代表則是態度強硬,指責D先生「散布謠言、涉嫌毀謗」,揚言要提出告訴,完全不理D先生辯解。C先生說,D先生根本不會用電腦、智慧型手機等3C商品,遑論要上網爆料。

為了查證這個說法,沃草致電D先生,希望能了解他的契作契約與退貨的狀況。因為微熱山丘在八月3日發出的聲明稿指出,「今年1至7月已採購1,400萬台斤,其中因為不合格而遭退貨約1.5到2%,這些不合格的鳳梨包括過熟、裂果或未能通過藥檢,契作農民均了解買賣雙方應有的權利及義務」與現實狀況顯然有出入,每個沃草採訪到被退貨的農友,遭退貨的比例都遠高於微熱山丘官方宣稱的數字。

D先生接聽了沃草團隊的電話,但他堅持不接受採訪,「大家都以為是我搞的(指上網公開大量退貨一事),但我根本不會電腦!他們(微熱山丘)還威脅要告我!不要聊了。」即使沃草團隊再三保證會保護消息來源,但D先生僅重申「我已經不跟他們(微熱山丘)契作了」,就草草結束通話,顯然對被提告威脅心有餘悸。

為此,沃草當面詢問許銘仁,「微熱山丘是否曾大量退回契作農民供應的土鳳梨?是否在大量退貨後,微熱山丘的代表還告訴農民不准對外放消息,否則將提告?」許銘仁表示,他只擔心土鳳梨的貨源不足,從來沒有過剩問題,現在更亟需原料來增加產能;對於微熱山丘揚言告農民一事,他反問沃草,「你認為有可能嗎?」沃草方面則回應,「全村的人都知道這件事,他們何必對一個外地人說謊?」許銘仁則回應會再調查,然而時至今(14)日,微熱山丘方面仍沒有回應沃草的疑問。

明年將減收,卻臨時告知農民

相對於許銘仁「只擔心貨源不足、從來沒有過剩」一說,Z農會的說法卻完全不同。Z農會告知沃草,微熱山丘方面以「貨源過多」為由,要求明(2015)年減少三分之一的契作鳳梨供應量;對於個別農友,A先生甚至被告知要減少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收購量。農會、農友的說詞和微熱山丘的官方說法,顯然充滿矛盾。

由於土鳳梨是兩年生作物,按照契作精神,若明年要減收,應該去年就要通知,為什麼微熱山丘遲至今年五月才通知?A先生投訴無門,唯一能做的,就是連夜叫來怪手,推平所有土鳳梨田,避免損失擴及明年。沃草團隊詢問損失怎麼辦?A先生苦笑,「這(契作)太沒保障,我不跟他們(微熱山丘)玩了。」被推平的田野中,已經套袋的土鳳梨乾枯在烈日下,空氣中瀰漫發酵的酸味,A先生表示,套袋是為了保護鳳梨果實,符合微熱山丘「不灑農藥」的要求。他不忘補充,一個套袋要新台幣0.45元,平均一甲地生產將近3萬5,000顆土鳳梨,每一顆都需要人工套袋,種植成本十分驚人,A先生雙手一攤,無奈的說「就當送給他們好了。」

今年八月初,竟重訂更苛刻的契約

對沃草的調查結果,許銘仁感到不可思議,他直言農民去推平土鳳梨田「非常嚴重」,並表示如果微熱山丘不按照契約走,「農民大可以告我們。」沃草指出,農民手上連〈種植面積調查表〉的紙本都沒有,相較廠商更處於法律弱勢,如何拿出契約來進行法律訴訟?沃草也建議微熱山丘方面主動提供契約範本,讓社會上的專家學者一起貢獻集體智慧,來協助保障農民權益。

對此,許銘仁直言,把契約改得更公平是小事,他並保證微熱山丘絕對沒有要減產,同意提供契約範本,「反正我們不給你,你們(媒體)也一定拿得到。」並同意將提供契約供社會檢視。但從八月6日採訪至今,微熱山丘並沒有按承諾提供任何一份契約範本。

之後,沃草從農會、合作社方面取得契約影本,對比今年度(2013到2014年底)與明年度(2015到2016年)的契約,明年度的契約非常巧合的在八月初敲定,農會、合作社方面也表明,修改契約是因應最近鳳梨契作事件引起關注,農會、合作社希望藉由嚴格規定,避免讓微熱山丘解除契作。

檢視明年度的契約,明顯比今年度嚴苛,例如契約第三條針對規格規範的部分,今年度第二項內容為「不含受害果(包括花樟病、萎凋病、黑心病、黑腐病、黑目病、赤色病…等)、未成熟及果實太小顆(1.5台斤以下)」,明年度第二項卻擴充為「不含受害果(包括花樟病、黑心病、黑目病、過熟、過生、摔傷、裂果、採下超過2天…等)、外觀頭尾不得超過0.5公分及果實太小顆(1.5台斤以下)」。

今年光是「過熟」一項,因為托運時間落差、目測標準不明,契作農民與微熱山丘便糾紛不斷,明年要怎麼去判定「過生」、「採下超過2天」?外觀頭尾不得超過0.5公分,是一顆一顆丈量、抽驗抑或是目測?如果還是仰賴目測做退貨基準,要如何避免再度爆發爭端?這些防弊機制沒有書明在契約上,也未見廠商、農會、合作社、農委會召集農民和專家學者共同商議。

「這簡直比日據時代磅(秤)甘蔗還苛!」B先生即使沒參加契作,但目睹其他農友的慘況,也是頻頻搖頭,「如果大廠的契約只寫對他們有利的,那要我們這些小農民怎麼活下去?」

圖說:為了釐清土鳳梨契作的真相,是否真如想像中美好?沃草以系列報導的模式,把契作的真相、問題公諸於世,希望匯集各方的集體智慧,找到公平、互惠、有保障的農產品產銷之道。

圖說:今年五月,由於微熱山丘臨時要求農友減產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農友為了避免損失擴大,連夜叫來怪手,推平辛苦栽植的土鳳梨田。

圖說:廠商要求將土鳳梨的冠、尾都去除,這些土鳳梨不可能再販售給消費者。一旦遭到退貨,農民不是以每台斤新台幣5到6元的破盤價,再轉賣給其他加工廠,就是只能忍痛拋棄作為堆肥。

沃草當面詢問許銘仁,「在大量退貨後,微熱山丘的代表還告訴農民不准對外放消息,否則將提告?」許銘仁表示,他只擔心土鳳梨的貨源不足,從來沒有過剩問題,現在更亟需原料來增加產能;對於微熱山丘揚言告農民一事,他反問沃草,「你認為有可能嗎?」

圖說:檢視明年度的契約,明顯比今年度嚴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