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仁雞蛋與高牆獨立媒體永遠站在雞蛋那一方

作者
發佈時間2014/7/17 07:41:00
最後更新2019/12/25 01:37:45

昨(16)日,沃草「夏日公民記者」訓練課程正式開跑,首日課程邀請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導演李惠仁擔任講師,分享公民記者製作獨立報導時的心路歷程。他提醒課程學員,作為獨立媒體工作者,在代表強權的高牆和代表弱勢的雞蛋之間,應該要「永遠站在雞蛋那一方」,才不會失去獨立報導蘊含的媒體改革理念。

受邀擔任第一場課程講師的李惠仁,曾以獨立調查、深入報導的方式,製作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揭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所屬之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涉及長期隱匿禽流感疫情的真相。而《不能戳的秘密》也因為李惠仁報導時詳細的舉證、引據多方專業意見,並紀錄了官僚面對質疑時推諉、掩過的手法,於2011年獲得第十屆卓越新聞獎「電視類調查報導獎」。

突破主流盲點 挖掘事實真相

針對獨立媒體和主流媒體之間的區別,公民記者如何跳脫當前新聞報導讓人詬病的缺點,如何突破擁有權力的資訊掌握者構築的「資訊防火牆」,以及如何因應官僚系統施加壓力阻止報導的手段,李惠仁都分享許多寶貴經驗。對於現在主流媒體一窩蜂製作風格類似的報導、大量製造著重八卦、娛樂性質的「新聞」,李惠仁強調,這正是公民記者或獨立媒體要去做出區別並加以改變的媒體現象。

李惠仁並舉「仿土雞價格創新高,業者叫苦連天」新聞為例,指出記者報導「仿土雞」價格高漲,但訪問對象卻是主要使用「肉雞」的便當及小吃業者,塑造出雞肉價格飆升的觀感,這種普遍存在的報導操作方式,雖然可能吸引最多人關注的目光,卻也會造成誤導,讓新聞失去報導真實的重要價值。

李惠仁認為,製作新聞好比在「還原拼圖」,如果因為懶惰、疏忽而遺漏關鍵細節,就可能導致整個新聞圖像徹底扭曲。因此,他強調記者不但要做足功課,詳細調查事件的來龍去脈,補足相關必要的專業知識。李惠仁同時提醒,記者要提防有心人設下的陷阱,否則原本立意良善呈現正反方角度的「平衡報導」原則,反而會成為惡質官僚或既得利益者遭遇質疑、指責時,利用為自己推責懈過、誤導大眾的傳播手段。

李惠仁以自己拍攝《不能戳的秘密》時,不斷遭遇官僚運用大眾不易理解的專業知識、術語、數據,企圖以科學、理性話術掩飾禽流感疫情失控的事實為例,強調記者一定要切實查證,不要因為在上位、擁有權力的人,提供了不容易懂、強調由專業權威背書的資料,就輕易放棄繼續發現疑點以及透過多方管道小心求證的調查精神,寫出一點也不平衡,反而遭到惡意誤導的「平衡報導」。

對於公民記者與獨立媒體的期望,李惠仁表示,跳脫主流媒體正規軍一窩蜂炒作、討論侷限於事件表面的劣質報導文化,做出經過詳細調查、確實求證,且能直搗問題核心的調查報導,正是公民記者以及獨立媒體能夠有別於主流媒體、記者的重要價值,也是這類新型態報導者、媒體平台之於媒體改革的重要意義。

威權老靈裝新驅 媒體更要「獨立」

課程結束前,李惠仁指示出,三一八學運後,警察面對示威者時濫權情況更加普遍,他也針對公民記者、獨立媒體進行打壓的情形,點出黨國威權體制躲在民主、自由的表象下捲土而來的政治時勢。但是他也強調,正因為我們面臨的是「執法者憑著情緒在執法,時常超越憲法」,官員運用媒體抹黑示威者模糊焦點,而許多媒體又淪為執政者的幫兇,在這樣的時候,更突顯獨立媒體與公民記者將事實真相透過文字、鏡頭傳播大眾的重要性。

李惠仁以學運期間,行政院副秘書長蕭家淇在324行政院遭佔領後,面對媒體時抱怨太陽餅被學生偷吃,抽屜零錢被偷拿為例,表示如果他當時在場,一定會馬上質疑「秘書長請問你有證據嗎?如果沒有的話,你這樣是在抹黑」,但是現場沒有任何媒體反問這個問題,這是讓他感到最難過的地方。

李惠仁以高牆與雞蛋比喻強權與弱勢,「永遠要站在雞蛋那一方」,勉勵學員不要輕易地受制於「順民」教育構成的經驗,而輕易的放棄質疑、挑戰權威,要不斷地睜大眼蒐集資訊、證據,用事實衝撞官僚的謊言,才不會讓真相、弱勢的聲音被現在越築越高的高牆所遮蔽、隔離、消音。

關於沃草「夏日公民記者」

沃草夏日公民記者活動,邀請李惠仁、管中祥、何榮幸等多位具有豐富經驗的記者、學者,分享自己對於「新聞媒體」的觀點及經驗,讓有意願成為公民記者的學員在講師們的經驗分享及引導下,未來能製作出更符合媒體社會責任的新聞及報導。

圖說:李惠仁曾製作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揭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所屬之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涉及長期隱匿禽流感疫情的真相。(公民記者點點提供)

圖說:李惠仁認為獨立媒體工作者,在代表強權的高牆和代表弱勢的雞蛋之間,應該要「永遠站在雞蛋那一方」。(公民記者點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