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2)日針對自由經濟示範區中設立國際醫療機構,對我國醫療及健保體系的優勢及可能衝擊舉辦公聽會,邀集衛生福利部、國家發展委員會等相關部會官員、專家學者進行說明。會中,衛福部長邱文達、國發會主委管中閔等官員及專家學者,都認為在自經區中設立「國際醫療專區」、推動「醫療產業化」,不但有助於解決近年來醫療人才嚴重外流的問題,自經區內租稅減免的誘因,更可吸引國外優秀醫療團隊進駐,刺激技術的交流與提昇、激起產業群聚效應,是「必須跟上的國際趨勢」。
針對在自經區內設立國際醫療專區,可能對國內醫療資源遭成排擠效應的問題,邱文達強調,發展國際醫療產業帶來的是「差異化」而不是階級化。並指出,在專區裡進行的醫療行為,不能使用健保,因此不會有佔用健保資源的疑慮。另外,衛福部也會對設立醫療專區的自經區數量以及醫療機構數目進行管制,所以不會排擠國內的醫療機構。
相較於學者官員對專區的設立充滿信心,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林岱樺則抱持疑慮。會中,林岱樺提出兩個問題:在國際醫療專區中,若醫療或法律糾紛發生,政府的處理方式為何?需不需要擬定一個仲裁機制來應對相關問題?又,糾紛發生時,該延用國內相關法條或是國外法條?委員同時質疑,國發會所提出的自經區觀光醫療發展方向不明確,是「醫療觀光」或是「觀光醫療」?民間到底該以觀光為主醫療為輔,還是醫療為主觀光為輔,官方並沒有給出一個具體計畫。對於林岱樺委員提出的質問,官員與學者專家在公聽會中均未有具體回應。
此公聽會之官員報告中,許多重大項目均缺乏數值與評估,如私人醫院的競爭將導致多少醫院受到衝擊與衝擊的規模,同時也無法得知政府具體的得利數據預估與模擬,流於普遍說詞,最後主席黃昭順更以特定立委行為失控為由宣布散會。或許是因為立法委員與專家學者專注於服貿協議議題,以致於自經區醫藥產業相關公聽會草草結束,極少人在公聽會提出質疑或反面意見以供討論,沃草團隊感到憂心,在此請全體公民一同關切自經區相關議題與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