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大學經濟系,日本京都大學經濟相關碩士畢・麻豆哇貴〕
I. 導言
我相信念經濟研究所的同學們,不難看懂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經濟影響評估報告(PDF)」(下稱「中經院服貿評估報告」)。
這份報告所寫的所有數據都是正向的,可是並沒有寫出總體經濟學[1]該有的一些指數。只看「淨出口量」或是「GDP[2]成長率」,卻沒有寫出「物價指數變化」,這樣就只是表面好看而已。舉個例,如果今天薪水成長5%,可是所有商品價格都漲了6%,實質上你可以買的東西其實是變少了。
因為這篇報告該有的總體經濟學數據都沒有寫,實在看不出「利大於弊」的結論。因此我嘗試使用跟報告一樣的模型來模擬、進行分析,並在最後提出五個疑點,關係到「中經院服貿評估報告」的可信度與學術專業。
什麼是經濟模型?
經濟模型被我們用來分析經濟變數間的關係,說實話,它有時候會被簡單化,無法加上一些人文政治因素。
為了讓大家了解經濟模型是什麼,我先來做個簡單的比喻,現在你薪水兩萬二,你用它來買「30根10元香蕉、4盒200元的屏東蛋糕、鹿茸1000元……等」的購買組合。
但今天香蕉突然要漲價了!那你也不會想要再每天吃了,兩天吃一次就好,所以變15根,或是你乾脆選擇完全不吃香蕉,去吃太陽餅好了。
對經濟學家來說,就是會做出一個模型預測:今天漲價10元,你究竟是想要兩天吃一根呢?還是三天吃一根呢?還是你只想吃太陽餅?
「中經院服貿評估」:GTAP模型
GTAP模型,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國際貿易政策分析的經濟模型,它需要相當多的資料,像是國家的人口數量、產業產量、消費習慣、每個產業該有的勞工與機器的組合[4]、進出口稅等等。
為了讓大家了解GTAP模型,我來打個比方:如果你要寫一篇市場調查的論文,你必須自己寫問卷、自己整理問卷、進行調查與分析,但如果你用GTAP這軟體,它已幫你做完問卷、也整理好了,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直接進行量化分析。
作為香蕉廠的業主,想知道今天香蕉上漲10元,全台灣整體消費量會下降多少的時候,就可直接使用它來推敲,漲了10元後你購買量會減少多少?
中經院若要更改GTAP模型的資料庫,必須拿出證據
但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這軟體時候,所有的資料都可以讓你自己去更改的,在未更改的情況下這些資料庫主要美國的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澳洲 Impact 計畫、SALTER 計畫等組織的教授們所編寫。
但如中經院的資料,台灣的 GDP 初始值為 394,587 百萬美元,而中國大陸為3,509,068百萬美元,而我的初始值,台灣是305,291百萬美元、中國是1,837,132美元。
就各項產業來說,也令人覺得可疑。產業部分「保險」初始值為228,401百萬美元,而我的原始資料庫為9,120百萬美元。這部分數據中經院有寫依據主計處總處之相關產業表推估,試問推估算式是否可公開?因為這個龐大的差距令人感到驚訝。況且,只改台灣數據而未更改世界各國數據,在方法論上是有缺陷的。
在我念研究所時,我的教授是不會隨便讓我們更改資料庫的,如果想要做任何更改,絕對要拿出該有的證據,拿出有力的、夠好的參考論文說服他,否則他是不會點頭的。因為,資料庫中的所有國家數據,都是由一定的方法論一併算出,只更改一個國家數據將有嚴重的方法論瑕疵。所有的資料來源絕對要標示清楚,這是我們做研究時,大家都有的默契與研究倫理。
這是我質疑這篇報告的第一點:中經院是否有更改資料庫數據?如果有,請問參考文獻是什麼?數據更改資料來源為何?
II. 前提與模擬結果
模擬前提
為了讓大家明白中經院報告中所用數據的問題,我將根據「中經院報告第四頁的表1」中給訂的「協議後關稅調降率」,並且使用普渡大學的資料庫、即未更改的資料庫,來進行一次模擬。
我會按照中經院的報告所給的資料,將台灣進口中國產品的進口稅率調降,中國進口台灣產品的進口稅也同時調降。GTAP這軟體,除了提供資料給我外,也會幫我計算所有的市場找到他自己的平衡,不熟悉的朋友,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個萬能又含資料的 MS Excel 。

「中經院服貿評估報告」第四頁,表1
GTAP 可以透過這組關稅改變的數據,算出市場的一連串變化。是的,一個商品的稅的改變,影響的不只是那項商品的業主,而是會進行一連串的變化。
做個比喻:假如今天你因為香蕉變貴你不買了,那麼你可以把錢存起來,或是拿去買別的東西。如果你今天買了太陽餅,那麼太陽餅商賺了錢,而香蕉農卻賺不了錢。太陽餅商賺了錢他也可以同時選擇把錢存起來或是去買鹿茸。賣鹿茸的廠商因為賺了錢他又可以選擇存錢或是買屏東蛋糕。這樣以此類推下去,最後會到達一個平衡。
這樣大家應該可以想像一個市場如何變化了。
而這平衡會怎麼到達?像是今天香蕉漲了10元後它的銷售量只會停在一年10萬根,因為消費者們不想再多買了,但他們還想吃於是一年10萬根滿足自己的小慾望一下。
接下來的解說會有點專業,我會盡我最大努力解說。
請大家想像一下,全世界有三個國家,一個叫做台灣,一個叫做中國,另外一個叫做其餘國家。其餘的國家就像是我把美洲、歐洲、非洲、澳洲、亞洲其餘各國都綁在一起,他們的消費習慣會被平均化,在經濟學中,這是為了方便計算,並非太不合理,因為這會比遺漏資訊要好。我想強調一下,這不是以偏概全的概念,而是一個平均的概念。產業的分類則以中經院的報告為主。
模擬前說明
將國家與產業分類好後,就可以開始做預測了!
先說一下,「中經院服貿評估」使用的模型是GTAP[3]8,我在這篇文章中使用的是GTAP7。隨著版本升級,這些資料庫會有適當的調整,在只差1個版本的狀況下,差別不會太大。政府用的 GTAP8 是共同採用2004與2007的資料,而我的 GTAP7 採用的則是2004年的資料。
這數字的差異就像是軟體有新有舊,比喻一下,就像是它使用 Office 2013,而我使用的是 Office 2010。當然隨著軟體更新,它功能會加強,但是該有的基本功能是不會有變化的。
我再重複說明一次,這預測可以想像是:從菲律賓進口到台灣的香蕉的進口稅要調降了,那麼我們是否放棄台灣香蕉、屏東蛋糕改吃菲律賓香蕉呢?
我預測的事情,就是台灣進口中國商品稅率降低,以及中國進口台灣商品稅率降低,由於每項商品所變動的稅率都不一樣,我就根據「中經院服貿評估報告的表1」來預測。
為什麼用稅的降低來預測?這也是根據中經院的做法來做的,而我們都同意貿易的開放,確實會使兩國間稅率改變。當然「開放投資」也該考慮進去,但因為中經院沒做,所以我也不做。
我將所有的進出口稅都調整過後,將模擬結果整理為表A到表D。
表A、我模擬出的「總體數據的變化百分比」
GDP物價指數投資利率存款利率台灣0.0041%10.1879%10.0714%10.0708%中國0.0016%9.9850%9.9887%9.9881%剩下的國家0.0000%9.9982%9.9986%9.9981%
說明:
表B、我模擬出的「資產與薪資價格變化百分比」
資產 薪資 台灣 10.1972% 10.2010% 中國 10.0021% 10.0018% 其餘國家 9.9981% 9.9981%
說明:
這裡我加入一點我自己的分析意見:以物價上漲的百分比跟薪資上漲的百分比來看,賺得其實不算很多。
表C、我模擬出的「就業人口比例變化」
產業變化百分比營造工程0.1152%商品買賣0.0190%運輸業倉儲**-0.0033%水上運輸-0.1521%空中運輸-0.1793%通訊服務-0.3350%金融服務-0.0248%保險-0.0474%工商服務-0.1327%**娛樂及其他服務0.0079%公共行政、教育醫療及其他0.0041%
可疑之處:
表D、我模擬出的「貿易收支變化」(單位為百萬美元)
\台灣中國其餘國家營造工程-4.0957-25.3385****29.4347商品買賣4413.1184654.7349-45370.1563運輸業倉儲-52.00994403.75595639.4185水上運輸157.01841925.700919844.0449空中運輸73.2348568.22453743.0864通訊服務-3.2156-49.953.1164金融服務**-6.594392.732-86.1383保險1.5587-392.2014390.6426工商服務****-58.073801.095-743.035娛樂及其他服務-16.7291****-61.617578.3436公共行政、教育醫療及其他****-15.7318****-133.1695**148.9006合計4488.481911784.0195-16272.3496
說明:
可疑之處:
III. 總結
我知道會有人對我報告也存有疑惑,因為中經院的報告是一個預測範圍,我只有一個值。
原因是:中經院的報告中有兩個階段的假設,第一階段只有勞工可以換工作,第二階段老闆也可以換投資的工廠。
勞工換工作非常簡單,你只要把工作辭了,再換到另外一家公司。但是擁有工廠的老闆它必須先把他自己擁有的機器也賣掉,再用那些錢買其他機器(所謂「資本移動」)。所以兩個階段所需時間長短不同。我寫的部分,只有包含第二階段:意味老闆可以換工廠投資。
我知道這篇文章也不算太細緻,我除了中經院的報告外,並沒有進行其他前行研究。事實上,我只花一個禮拜完成這篇文章,但還是希望能夠有點價值。另外還請懂這模型的人可以提出更多觀點。
IV. 五個疑點
V. 後記
謝謝這次協助我完成這篇文章的朋友們。
腳註
[1] 總體經濟學是指一個國家所有的經濟現象。相對於總體經濟學的為個體經濟學,個體經濟學是在分析產業的經濟現象。
[2] 一段時間內一個國家內的最終生產值,外國人的生產也包含在其中。例:一個美國人在台灣工作,那麼他的薪水他的生產值也會算在其中。
[3] 一個做多國貿易模型的軟體。就像是Excel你可利用它來計算數據,但他已經幫你把資料準備好了。
[4] 說機器是希望讓大家好理解,經濟學中是指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