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契作土鳳梨退貨風波管爺還拿微熱山丘當自經區農業加值典範

作者
發佈時間2014/11/6 09:22:00
最後更新2019/12/25 01:32:14

昨(5)日,立法院經濟、財政、內政聯席委員會就《自經區條例》草案進行逐條審查。針對自經區農業加值議題,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再度搬出「微熱山丘土鳳梨酥」作為農業加值成功樣板,卻隻字未提今年八月上旬,微熱山丘與契作農友發生退貨、減產、契約不明的糾紛,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已在糾紛事件後表明「自經區和土鳳梨是兩回事」,管中閔是否因不知日前契作鳳梨退貨風波,才會拿有瑕疵的案例當「典範」?台聯黨籍立法委員葉津鈴便抨擊,台灣的農業、加工技術都十分先進,現在應考量提升農民收入,而非用加工業的思維去帶領農業。

土鳳梨契作退貨、減產、契約不明問題未解

在昨日逐條審查《自經區條例》草案時,葉津鈴便指出,如果沒有評估好自經區對整體農業產值的影響,一味開放、鬆綁只是讓加工廠捨棄鮮度好、成本高的加工原料,將本求利地去找低成本原料來加工。管中閔則回應,「重視自己廠牌跟品質的廠商不會這樣做,例如微熱山丘都用台灣本土鳳梨酥,他成功了!」

然而在三個月前,也就是今年八月,由於南台灣農友爆出契作土鳳梨遭大廠微熱山丘退貨,《沃草》團隊實地走訪酷暑下的土鳳梨農園,製作了土鳳梨契作系列報導,第一手訪問多位鳳梨契作農友和當地居民,並接獲來自彰化、高雄、屏東與台東等地的農友投書,許多投訴的契作農民都曾獲得農業相關獎項,並非技術能力不足的生手。農友普遍反映,微熱山丘除了契約不明、退貨標準全以目測為準,許多法律弱勢的農民手上甚至沒有持有生產契約,以致所有的風險幾乎都由基層農民一己承擔。

農民除了擔心農村的人情壓力,也深感對大廠興訟是「小蝦米對大鯨魚」,恐怕舟車勞頓後,仍因不熟悉法律規範敗訴,唯有自行吞下損失。《沃草》團隊在採訪時向陳保基轉述農民心聲,「如果農委會不主動調查,這些基層農民的苦衷根本傳不到政府高層,加上政府之前一再以鳳梨契作為典範力推自經區,眼前的問題不解決,未來怎麼推動農業加值?」陳保基當時的回應,不再如過去在公開場合,一再以土鳳梨契作為自經區農業加值政策的範本,直說「自經區和土鳳梨是兩回事。」至於農委會是否會協助仲裁農民、廠商的糾紛?農委會則表示,必須等農民、微熱山丘一起要求政府介入時,才會有所行動。最後結果是農戶認賠隱忍、農委會置身事外。

在野籲管爺別以都會價值觀衡量農業

昨日在國會殿堂中,管中閔似乎並未掌握之前微熱山丘與契作農戶的退貨糾紛,並未提及土鳳梨契作血汗農民的現象,傳遞的資訊也未與農委會同步,依舊以微熱山丘為自經區農業加值的「典範」。葉津鈴便指出,台灣的農業技術領先東南亞,甚至在世界上數一數二,應考量的是提升農民收入,而非用加工業去帶領農業。

「(管中閔)你實地去農村,就會看到農業是包含整體環境規劃的。」民進黨籍立法委員蕭美琴認為,管中閔以大都會的觀點看待農業,當然覺得價值不高,但台灣農業的問題在所得分配不均,並非如政府高官所認知的「不夠自由開放」。

蕭美琴直指,台灣早就過了大型加工廠排排坐的時代,國發會推出的《自經區條例》草案不處理貧富不均的核心問題,卻繞著「如何開放外國農產品」打轉,「你們看到的商機到底在哪裡?對於解決貧富不均等問題,你們有做嗎?我認為沒有。」

圖說: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再度搬出「微熱山丘土鳳梨酥」作為自經區農業加值成功樣板,卻隻字未提今年八月上旬,微熱山丘與契作農友發生退貨、減產、契約不明的糾紛,管中閔是否因不知日前契作土鳳梨退貨風波,仍拿有瑕疵的案例當「典範」?

圖說:今年八月,由於南台灣農友爆出契作土鳳梨遭大廠微熱山丘退貨。

圖說:農友普遍反映,微熱山丘除了契約不明、退貨標準全以目測為準,許多法律弱勢的農民手上甚至沒有持有生產契約,以致所有的風險幾乎都由基層農民一己承擔。

圖說:陳保基已改口「自經區和土鳳梨是兩回事。」

撰文:陶曉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