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今日出席《電業法》修法公聽會,呼籲政府對開放電業市場必須審慎。(攝影/蕭長展)
今 (1)日,立院經濟委員會召開《電業法》修法公聽會。臺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發言指出,以電力生產後無法儲存的自然獨佔性,如果開放財團經營電業,遇到颱風、地震需要緊急維修,或是偏遠地區需要供電,這類公共服務可能會被犧牲。她也表示,不反對修法將台電拆分為發電、輸配電兩家公司,但主張應維持公營,並接著以英國為例指出,英國政府致力於公共事業自由化,其中電業自由化最徹底,但卻造成財團治國,如果窮人付不起電費,就會直接被斷電。鄭秀玲以此提醒政府,對於電業自由化、台電應該如何分割,都應更加審慎地考量。
經濟委員會原排定昨(30)日開始審查《電業法》修正案,但國民黨立委認為此次修法將帶來重大影響,且台電是否分拆、電價可能上漲等問題仍有爭議,要求修法前必須召開公聽會,委員會昨日達成最後決議,總共將召開兩場公聽會,再進行審查。今(1)日,第一場公聽會登場,關於電業市場開放程度、修法是否可能圖利財團、會不會造成電價上漲、台電「廠網分離」及員工權益等問題,學者專家輪番上台發表意見。
曾接受《沃草》專訪、表明強烈反對這次修法的「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也受邀發言。針對《電業法》修法,黃士修開重砲痛批,「修法從頭到尾都是騙局,目的只是為了裂解台電」。他指出,電業自由化應區分多階段、逐步進行,但在政院版草案中,台電發、輸、售電的量價都被控管,在不開放的情況下,分割台電根本失去意義,將造成「假自由化」。黃士修也強調,民進黨現在提出的修法理由都難以成立,且草案內法條充斥著矛盾,應撤回所有版本草案,讓立法程序歸零、重新開放討論,待社會大眾達成共識,再著手研擬修法。
「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在公聽會中痛批,民進黨政府推動這次《電業法》修法,只是為了要裂解台電。(攝影/蕭長展)
主張應大幅度開放電業市場的「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由會長劉俊秀代表發言。劉俊秀先是質疑,發展了20幾年,臺灣再生能源佔總體能源比例仍不到2%,台電不斷強調有致力發展綠電,為何成果如此有限。劉俊秀接著指出,台電工會、反開放方,一直質疑自由化一步到位會帶來衝擊,但只要有獨立、權限足夠的電業管制機關,其實就能化解各方擔憂。劉俊秀強調,目前政院版規劃修法分兩階段進行,但光是第一階段就要等待6年以上,分兩階段反而失去自由化的意義,要開放就必須一步到位。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發言指出,臺灣再生能源佔比僅2%,「就像小Baby一樣」,而修改《電業法》,主要就是希望再生能源逐漸替代傳統燃煤、核能發電,達成能源轉型。高茹萍接著表示,《再生能源發展條例》2009年就已立法,至今再生能源發展仍然非常有限,除了法律、執行面的困境,業者依據再生能源條例去申請從事再生能源,更是困難重重,甚至「要蓋上40個章」、程序繁瑣。高茹萍強調,除了修法開放綠電,政府更應該打造友善再生能源的環境,「就像小baby,不給他奶水、資源,永遠不會長大」。
代表台電員工立場的台電工會常務理事蕭鉉鐘則表示,工會對政院版草案雖不滿意,但勉為其難接受。蕭鉉鐘強調,臺灣從經濟起飛到現在,台電不斷做出貢獻,便宜的電價更是有目共睹,質疑為何要拆分一家好公司,他也呼籲,政治人物要做出改變前,應該要三思而行,如果明知對社會沒有助益還強硬推動,就會像國民黨在上次大選中一樣,失去人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