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經區是大學經營解藥戴昌賢南洋理工大學汰換一半師資換排名大躍進

作者
發佈時間2014/8/5 03:43:00
最後更新2019/12/25 01:36:45

昨(4)日晚間國發會針對教育議題,舉辦最後一場自經區網路溝通會。沃草就「自經區是否可讓校務經營更具效益」進行提問,要求教育部長舉具體事證說明。在場教育部官員無法舉證,交由有實務經驗的屏東科技大學校長戴昌賢說明。他指出,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在解聘了一半以上的教師後,重新聘任新血,全球排名進步了十幾名,認為此事可佐證「法規鬆綁可讓校務經營更具效益」。沃草詢問,目前法規限制校方解聘教職員程序上不方便,是否導致校方治理不夠自由?戴昌賢回答,「是,某些部分上是。」

昨日晚間自經區深度溝通會舉行最後一場,由教育部代理部長陳德華,帶領數位大學校長到場與媒體溝通。由於教育部針對自經區的法規影響評估中指出,目前台灣高等教育面臨邊緣化的風險,在自經區開放辦學可讓大學治理更加自由化、讓校務經營更具效益。沃草詢問陳德華,自經區有哪些法規鬆綁可達到以上兩個效果?沃草要求教長說明具體例證。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黃雯玲指出,目前自經區對教育法規鬆綁主要分為會計、人事、校務經營,鬆綁後大學可配合合作的外國大學設計相應課程及學制。但沃草質疑,與國外大學配合只是大學治理自由化的一部分,並非好例子。沃草進一步指出,會計、人事相關的法律鬆綁,預期可讓大學延攬更好的國際人才來台擔任教職,但與大學治理、校務經營似乎沒有太多關連。陳德華認為這樣的「辯論」讓問題失焦,但沃草認為教育部的說明和報告不具說服力,此問題沒有失焦。

由於教育部官員無法舉出具體事例回答問題,因此交由屏東科大校長戴昌賢說明。他指出,要對大學的教職員進行聘雇解任,在目前現行法規上來說並不容易。戴昌賢舉例,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之前在世界排名六十幾名,有一年還掉到了一百多名。後來南洋理工大學資遣了一半以上的老師,再聘新的老師,現在成為世界排名第四十二名。戴昌賢認為,此事在台灣當前的法規中無法做到。沃草追問,是否台灣目前對勞工或老師的保護太過,讓校方無法解聘某些老師,導致校方治理不夠自由?戴昌賢回答,「是,某些部分上是。」

沃草提問片段:

圖為屏科大校長戴昌賢說明自經區法規鬆綁對經營校務的影響。